Page 118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10期
P. 118

橡塑技术与装备
            HINA R&P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2
                                                                                                          3
                 流延辊,结构如图 2 所示,包括外辊筒、内辊筒、                      置热通量为 20 000 W/(m ·K);冷却水流量为 25 m /h,
             中心轴、导流板、端盖以及冷却水流道,导流板为固                           温度为 303  K,辊转速为 23.5  rpm,湍流模型选择标
             定厚度的钢片,通过焊接固定在内辊筒上,外辊筒通                           准 k-ε 模型。冷却水与辊体接触表面采用耦合传热。
             过热套紧密贴合在内辊筒上,冷却水在辊筒内的流动                           模拟类型为稳态。
             方式为双向流动。                                              该辊所冷却的薄膜幅宽为 1  500  mm,因此取该
                                                               幅宽下的辊面作为表征温度均匀性的样本,为了减少
                                                               计算误差对温度均匀性结果的影响,取表征样本上温
                                                               度标准差作为最终结果,温度标准差越小,辊面温度
                                                               越均匀。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实验设计
                                                                   常见流延辊内的导流板螺旋导程是相等的,使得
                                                               螺旋流道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是一样大的,本文提出
                                                               一种螺旋结构改进方法,使相邻导流板的螺旋导程不
                          图 2 流延辊结构示意图
                                                               相等,从而使螺旋流道呈现入口部分大、出口部分小
                 为了减少计算时间,去除大部分辊体外不影响传
                                                               的形状特征。以四流道流延辊为例,共有四条导流板,
             热的冷却水区域,为了避免冷却水区域在两端形成尖
                                                               相间的导流板螺旋导程相同,因此将导流板分为 A、
             角导致网格畸形,保留少部分辊外的流体作为辊内流
                                                               B 两组,如下图 4 所示,A 组导流板螺旋导程为 400
             道的出入口,并且端盖不直接参与传热,因此将端盖
                                                               mm,B 组导流板螺旋导程为 386  mm,得到的流道沿
             也忽略,简化后几何模型如下图 3 所示,流道螺旋导
                                                               冷却水流动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定义流道入口部
             程为 400 mm、螺旋长度为 1 800 mm。
                                                               分弧度 θ 1 与出口部分弧度 θ 2 如下图 5 所示,由此得
                                                               到的流道 θ 1 /θ 2 为 2:1。







                              图 3 几何模型
             1.2 仿真模型
                 流延辊的材料为钢,冷却介质为水,材料物性参                                 图 4 结构改进后螺旋流体几何示意图
             数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材料属性
                    密度       比热容        导热系数
              材料     .  -3         -1          -1  黏度 /(Pa·s)
                  /(kg m )  /[J·(kg·k) ] /[(W·(m·k) ]
              钢     8 030      502       16.27
              水     998       4 182       0.60    0.001 003
                                                                           图 5 出入口部分弧度定义
                 工厂在将加热辊正式装机应用前,会单独在辊内
             通入热水,并使辊与空气进行充分的对流换热,通过                               通过不同螺旋导程挡板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 θ 1 /θ 2
             测量辊面的温度差来判断辊的温度均匀性是否满足生                           的流道形状,取 θ 1 /θ 2 为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产要求。参考该方法,建立下述表征温度均匀性的仿                           下,分别取弧度之比为 1:1、 6:5、 4:3、 3:2、 2:1 和 3:1,
             真模型。                                              在不同变量值下得到辊面温度标准差。
                 通过在辊面设置热通量来模拟空气与辊面的对流                         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换热,并且为更明显地表现辊面温度均匀性,辊面设                               下表 2 为不同 θ 1 /θ 2 时辊面表征样本上温度标准差

             ·66·                                                                            第 51 卷  第  10 期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