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2期
P. 95

材料与配方
                                                                                           MATERIALS AND FORMULATIONS



                    伸长率(%)= 伸长后长度 / 初始长度 ×100                    (工作后样品质量)}/(初始样品质量)]×100
                    e. 迁移损失(mi  gration  loss):按 照 KSM -               g. 压力测试(耐压性):将厚度 2 mm 的试片弯曲,
                3156 获得厚度超过 2  mm 的试片,在 1T 试片两面黏                  在 23  ℃放置 168  h,观察渗出程度,结果用数值记录
                                          2
                贴玻璃平台后,施加 1  kgf/cm 载荷。试片在热风循                     下来,越接近 0,越表现出优秀的特性。
                环式烤箱(80 ℃)中放置 72 h 后取出,常温冷却 4 h                        h. 吸收速度测量。
                后去掉试片两侧的玻璃板,测量玻璃板和规格板放置                               在吸收速率 73 ℃、60  r/min 的条件下,使用
                在烤箱前后的质量,计算损失量。                                   Planatary  mi×er(Brabender,P600)树脂和酯类化
                    损失量(%)=[{(初始试片质量)-(烤箱放置                       合物相互混合,测定使搅拌机扭矩趋于稳定所需的时
                后试片质量)}/(初始试片质量)]×100                             间。如果测量吸收速度不到 4  min,就可以认为是在
                    f. 加热减量(volatile  loss)测定 :将上述制作的             加工过程中反复发生增塑剂的吸收,如果超过 9  min,
                试片在 80  ℃工作 72  h,测定试片的质量,用下式计                    就可认为是吸收本身不太好。因此,如在 4~9  min 间
                算计算。                                              没有测量到值,认为是不可加工的。
                    加热减轻(% (质量分数)) =[{ (初始样品质量)-                     (4)评估结果

                                                          表 3 评估结果
                              .
                                 -2
                      硬度 /[kgf (cm )]  拉伸强度 /%   伸长率 /%   迁移损失 /(mm:ss)    加热减量      耐压性    吸收速度 (ShoreA)
                           实例 1          80.6      34.1        201.8        336.4     4.54        2.50
                           实例 2          80.4      34.0        205.7        335.8     4.20        2.10
                           实例 3          80.7      34.5        204.9        332.5     4.62        2.60
                           实例 4          80.5      34.2        207.8        339.8     4.00        2.00
                          比较例 1          83.9      38.4        195.1        323.4     1.53        1.57
                          比较例 2          85.9      40.1        203.7        323.4     2.47        0.73



                5 结论                                              优良。当与邻苯二甲酸酯共用时,能改进聚氯乙烯醋
                   (1)经确认,新工艺实例中的增塑剂组分与传统                         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性能,广泛地用于聚醋酸乙烯酯、
                的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相比,显著提高了伸长率,增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硝酸纤维素和乙基纤
                塑效率非常高,吸收速度明显提高,特别是与现有的                           维素的耐寒增塑剂。可作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
                增塑剂相比,增塑效率在加热减量,乃至耐压性方面,                          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等树脂的耐寒增塑剂。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塑化效率和吸收速度同时优秀,                               新工艺由于分支型烷氧基中的特定分支烷氧基以
                可以确认加工性非常好,适合量产,是一类稳定的产                           一定比例存在,使之在塑化效率和耐移性 / 减量特性
                品。                                                的物性上更加均衡,加工性得到优化。由于组分内包
                   (2)经确认,传统的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虽然                         含多个三位一体的相互作用,在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
                具有高性能,但引发致命的环境问题。实例中的增塑                           机械物性及耐压性方面可以达到显著的改善。
                剂组分塑化产品达到了同等以上的水平,作为全新替                                 这不仅可以实现在环境问题上完全自由的物质,
                代增塑剂非常合适。                                         还可以实现显著改善现有产品抗拉强度,显著改善产
                   (3)经确认,新工艺在加热减量方面也表现出了                         品的耐移动性和耐压性,与现有商用产品相比,不仅
                大大优化的结果。新工艺增塑剂组分体现的改善效果                           可以实现物性之间的平衡。还可以实现大幅提升产品
                特别是基于以己二酸异构体混合物原料利用的结果。                           的品级。
                                                                          新工艺涉及基于三酯的增塑剂组分,当应用于
                6 述评                                              树脂时,与应用常规增塑剂相比,可以将迁移阻力和
                    己二酸正辛-正癸酯(ODP)与己二酸 1,3-丁                      热损失保持在同等水平,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机械性能、
                二醇复合二辛酯作为聚酯增塑剂复合用于塑化材料时                           吸收率、应力迁移和增塑效率。且塑化效率和机械物
                与己二酸支链醇相比具有更好的耐低温性能,且挥发                           性优秀。
                损失、耐热性和耐光性、耐水抽出性等也较支链醇酯



                2025     第   51 卷                                                                      ·49·
                      年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