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1月
P. 67

理论与研究
                                                                                               THEORY AND RESEARCH



                分析四个管理方向为切入点,展开多维度分析 , 实施                         杂物  [5]  居于总杂物不良率的第二位,占比 19.78%(见
                杂物精细化管理防控,通过投入并固化相应对策措施,                          图 2),其中又以天然胶与炭黑两种原材料杂物发生率
                有效降低了轮胎杂物不良率,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最高,占原材料杂物发生总数的 78.9%(见表 2),是
                与企业盈利能力。                                          原材料杂物管控的重点。
                                                                            表 2 原材料杂物发生率及类型
                                                                        名称       异物发生率 /%          杂物类型
                                                                       天然胶           68.4      石子、木屑、金属
                                                                        炭黑           10.5      金属、黑色固体颗粒
                                                                       氧化锌           5.3           黑色颗粒
                                                                       硫磺粉           5.3          包装袋杂质
                                                                        树脂           5.3            石子
                                                                       促进剂           5.3           固体颗粒


                                                                  2.1.2 改善措施
                                                                     (1)实施原材料供方分级管理制度
                                                                      为从根源上稳定原材料供应质量,找寻优质、长
                                                                  期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供方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大数
                                                                  据分析,对各厂商供应的原材料质量稳定性、杂物含
                          图 2 月度杂物不良品类型分析                         量、性价比等指标,构建供方 A/B/C 三级管理体系,
                                                                  对供货厂商进行分级管理,实施质量异常扣分制,逐
                2.1 原材料杂物问题
                                                                  步将不具竞争力的厂商剔除出合格供方范围,稳定原
                2.1.1 问题分析
                                                                  材料供应质量。
                    结合生产过程杂物异常发生率进行分析,原材料



















                                                   图 3 天然胶与配合剂夹带杂物

                   (2)优化原材料入厂质量验收流程                               次原材料中少量投入生产试用,并根据试用效果提前
                    推进杂物问题的前置管理,对原材料入厂验收建                         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正常接收、让步接收、调整工艺
                立严格的检验流程,分别推进原材料性能与外观检测,                          参数使用、退换货等),通过执行质量首批试用流程,
                尤其对二、三级供商提供的原材料性能与杂物含量增                           实现对原材料性能的提前预判,从而将原材料性能波
                加抽检频次,从而实现杂物的早期发现与防控,推进                           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达到减少杂物异常、稳定产品
                杂物源头管理。                                           质量的目的。
                    (3)执行原材料质量首批试用流程                                 (4)完善原材料杂物检查设施
                    为防止原材料杂物及性能波动引发的大范围质量                             在炭黑、硫磺等粉料加工助剂投料位置交叉设置
                成本损失,对二、三级供商提供的原材料执行质量首                           一定密度的磁力棒,磁力棒在粉料投料时能够对夹带
                批试用,实现原材料的早期使用检验。即 :选取同批                          在其中的金属杂物有效的吸附、剥离,防止金属杂物



                      年
                2025     第   51 卷                                                                      ·2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