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10期
P. 132
橡塑技术与装备
HINA R&P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国家生产的汽车及相关产品征收高达 50% 的关税,较 海天塑机携手延锋彼欧、莱茵技术
目前的 15% 至 20% 税率大幅提升。这一政策若实施,
签署“碳“合作协议,共筑绿色可
将直接冲击中国对墨西哥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其中
持续发展新篇章
轮胎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产品,预计受到显著影
Haitian Plastic Machinery joined hands with YFPO
响。 and Rhein Technology to sign "Carbon" cooperation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墨西哥是中 agreement, jointly building a new chapter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国乘用车出口第二大目的国,累计进口中国乘用车
254,639 辆,同比增长 18.1%。中国已成为墨西哥汽 2025 年 9 月 3 日,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与延锋
车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而轮胎作为汽车制造和售后市 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莱茵技术 ( 上海 ) 有限
场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此前相对较低的关税环境下保 公司在海天宁波总部隆重举行碳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持了稳定的出口增长。 共同签署《" 碳 " 合作倡议书》,正式启动三方在 " 碳
分析人士指出,关税骤增将显著推高中国轮胎在 达峰、碳中和 " 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合作。
墨西哥市场的成本与售价,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墨西 签约仪式由莱茵技术工业与信息安全大中华区总
哥本土轮胎制造商及北美自贸协定区内企业(如美国、 裁陈伟康博士、能源与环境事业部副总经理胡海、双
加拿大)可能借此机会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中 碳及可持续发展部门经理荣伟亮 ;延锋彼欧可持续发
国轮胎企业的生存空间。 展管理者代表金易涛、可持续发展经理邓羿、产品技
中国轮胎行业近年来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墨西哥 术科经理秦玉洁、可持续发展助理王郗羽 ;海天塑机
及拉美地区是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此次关税调整可能 总裁助理兼国内区域线总经理叶静波、海天研究院院
迫使部分中国企业重新评估出口策略,或通过本地化 长傅南红、副院长朱宁迪、全球行业线副总经理徐斌
等三方领导共同出席。
生产(如建厂、合作代工)规避高关税壁垒。此外,
签署仪式现场,海天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迪、莱茵
企业亦需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性能轮胎产品转型,以
技术能源与环境事业部副总经理胡海、延锋彼欧可持
技术优势应对贸易政策变化。
续发展经理邓羿分别作为三方签约代表,在与会嘉宾
目前,墨西哥官方未明确新关税政策的实施时间
的共同见证下,郑重签署了《" 碳 " 合作倡议书》。此
及具体产品清单,但业界普遍担忧,若政策落地,短
次签约,将充分发挥各自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外饰
期内中国对墨轮胎出口量或将出现下滑。中国商务部
系统及检测认证领域的专业优势,共同推动 " 双碳 "
及相关行业协会正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建议企业提前
目标下的产业协同与技术革新。
做好风险预案,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
根据倡议书,海天塑机将携手延锋彼欧、莱茵技
场的依赖。
术,联合攻关 “ 双碳 ” 课题,参与制定国际国内相关
此次墨西哥关税调整反映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
标准,共享行业技术动态与政策信息,并通过 “ 双碳 ”
温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和可持续生态圈共建,把最新的法规、技术与行业动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产能配置应对贸易壁垒,
态快速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三方合作旨在构建集技术
将成为中国轮胎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重要课题。
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应用于一体的绿色创新体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始终倡导普惠包容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绿色低碳转型,为国家 " 双碳 " 战
的经济全球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略提供行业实践支撑。
以及歧视性、排他性措施,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
随着三方代表的落笔,这份承载着绿色愿景的倡
各种名目对华设限,损害中方的正当权益,我们会根
议书正式生效。未来,海天塑机、延锋彼欧与莱茵技
据实际情况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术将以此为锚点,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绿色动能,推动
中国和墨西哥同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互利共赢
行业 “ 双碳 ” 创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让每一次生产都
是中墨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中方高度重视中墨关系
更少碳、更多绿。三方愿与产业链伙伴并肩前行,在
发展,希望墨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世界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长卷中写下中国制造的低碳答案。
复苏和全球贸易发展。 摘编自 “ 海天塑机 ”
摘编自 “ 中国轮胎商务网 ” (R-03)
·80· 第 51 卷 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