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点分析了世界级轮胎企业的大强表征,如轮胎企业销售额、利润率、生产能力、工厂数量、技术开发能力、占有率、经营销售力度、品牌影响力、全球覆盖面、企业文化等。通过分析这些世界级轮胎企业,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我国轮胎企业走向大强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轮胎;企业;世界级;销售额;品牌;三巨头;技术
 
  轮胎工业是由多个各类企业组成的群体,其大强程度首先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上。因此,企业的表现应是轮胎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强国必须强业,强业首先要强企。纵观美欧日韩各轮胎工业强国,莫不都有为之镇业的“大型骨干轮胎”企业,并且实施超强化的全球发展战略。他们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全体经济步入一体化为契机,组成跨国轮胎企业集团和构成世界轮胎三巨头,进而形成世界轮胎工业的寡头,成为高度集中的世界级的大强企业。
  目前,世界三大轮胎巨头和八大跨国轮胎集团占据着全球3/4以上的轮胎市场。左右着国际轮胎经济的发展势态,并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新兴国家地区。其中的三巨头轮胎生产又占到世界轮胎市场40%的份额,最高时期甚至达到一半到55%的比例。三大巨头的工厂企业已分别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数量各自多达50家之上,经营网点达到几万家之多。甚至在一个国家之内,既有3 000~5 000家的各类轮胎店。
  普利司通和米其林的轮胎年产能力均已远超2.6亿和2.3亿条,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固特异近年实行集约生产战略,经几次剥离非轮胎部门和淘汰老旧轮胎工厂,现仍有7万员工并保持着年产1.7~2.0亿条的轮胎生产能力。大陆也有5万名职工和1.2亿条的生产规模。他们4家都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其中大陆和普利司通还是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的世界第1和第5位的橡胶综合型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大型工业橡胶器件和汽车橡胶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在年产销轮胎3亿条以上的美国,2014年的轮胎销售额已达410亿美元。其中内资固特异88亿美元,只占到17.8%,而外资的米其林也占有同固特异一样的份额,普利司通则达到21.5%。其余八大跨国集团也都全部挤进美国,分别占到7%~2%,形成70%为外资企业的天下。欧盟的轮胎产销量为3亿条上下,金额约为美国的80%。轮胎生产几乎全为三巨头和大陆、倍耐力所垄断。德法英意的外企更达到80%~90%的惊人程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的产业格局。日本年产近2亿条轮胎,全部为普利司通、住友橡胶、横滨橡胶和东洋橡胶4家企业瓜分。外资企业则无法挤进,已经进入的米其林也被挤出,现只有固特异有1家工程轮胎企业。韩国年产1亿条轮胎,也全部垄断在韩泰轮胎、锦湖轮胎和耐克森轮胎3家企业手中。日韩企业的轮胎还大量面向世界出口,已占到生产量的30%~70%以上。
  世界轮胎三巨头和八大跨国轮胎集团绝大部分都是“百年老店”,企业长盛不衰。最早的大陆和倍耐力建于1871年和1872年,米其林为1889年,普利斯通(1931年)其前身的日本橡胶为1892年,固特异为1898年,均有长达120~140年的悠久历史。住友橡胶、横滨橡胶和固铂轮胎也均有上百年的沧桑,韩泰轮胎、东洋橡胶、锦湖轮胎的发展史也在半个世纪以上。他们都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饱经风雨、历尽坎坷,经受住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1945~1946年的国际经济大萧条,1973年和1989年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及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风暴洗礼而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
  我国轮胎生产已有80多年的历史,现有400余家企业(其中有认证的为300家),年产轮胎10亿条(汽车轮胎5.6亿条),已是跃居世界之首的轮胎大国。然而,迄今尚无一家真正意义的国际跨国企业集团,技术上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生产大而不强,企业多而散乱和隶属多变、生存时间短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在当今奔向轮胎世界强国的征途上,为了创建走上世界的大强轮胎企业,有选择的借鉴世界级轮胎企业的发展经验,研究探讨我国轮胎企业的大强之道,实属急需而必要。
  ……
摘自《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年19期10月橡胶